心肺复苏模型之简化心肺复苏法
发布时间:2017-2-8作者:AG旗舰厅医学来源:AG旗舰厅医学
生死一线间, 有效的急救往往可扭转局面。心肺复苏法(CPR)许多人都听闻过,不过真的懂得做、愿意做或有信心做的,却未必有许多。近年欧美许多心脏医学组织都认为, 心肺复苏法可「简化」为只做胸外按压,你会更愿意伸出援手吗?
医学一直在演变中。心肺复苏法(Cardio-Pulmonary Resuscitation,CPR)历史悠久,美国心脏学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认为早在十八世纪已有心肺复苏法;若回看上世纪一些老电影,都有拍摄那年代的急救情节:「通常是有人在牀头,举高病人的手,使其胸部扩张,然后将手放回心口位,压下去,恍如将胸部的空气压出来。」事实上,多年来心肺复苏法有不同版本,从前较讲究如何移动病人的胸部,据医学文献的记载,伤者有的仰卧、有的俯伏,然后靠拯救者拉动其手肘,令胸部扩张吸气,放下便压向背部使患者喷气。「不同的方法原理都一样,是要产生正压、负压,使空气进出胸部。」
传统心肺复苏法分为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压,目的正是顺畅呼吸过程:
胸外按压: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,代替心脏泵血,回复由动脉到静脉再回流心脏及身体不同器官的血流;
心肺复苏模型之人工呼吸:血液回流心脏前,需在肺部将氧气换入血液,人工呼吸是为患者的肺部供应空气,维持血液的氧分。
医学文献指,若以正确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法,它产生的心脏输出量可达正常的20-30%,患者的血流能保持,其脑部的含氧量亦可维持。所以,在人工呼吸与心外压之间,后者的重要性更大。「只做人工呼吸的不足之处,是血液始终没有流动。如此,即使替伤者的血液换到氧气,仍然无法将红血球带到脑部。
3 0 : 2 胸外按压黄金比例
或许有些人对「心肺复苏法」的最深印象是人工呼吸。但医学界认为,胸外按压才是最重要的部分,回溯它的演变,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法之中,不仅比率增加、时间更长,连排序亦更前。必记金句是:Push Hard、Push Fast。
30:2意味着什么?即相对于整个CPR循环中,心外压的时间愈来愈长。许多科研发现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热身,因为最初几次的心脏输出量其实不高,需要一直按压下去,到结尾几次才达最高输出率。若按几次便停了,再开始时,又要浪费时间去beat up才能增加心脏输出量,所以新建议一直延长心外压的循环。
排序:以往CPR的程序为"ABC",A所指的是畅通气道(ai rway)、B是人工呼吸(breathing)、最后的C是心外压(compression),但新排序改为CAB,胸外按压提升为第一个步骤。
若情况危急,不懂得心肺复苏法的救人,即使只替患者做胸部按压,是否都可能有帮助?专家认为,有尝试急救,一定比什么也不做好。也有研究指,没接受训练的途人施行心肺复苏法,未必达到理想效果。所以,我们觉得,始终接受正式的训练会好好多。
按伤患者的风险
虽然救人心切,但不得其法,同样会有风险。因心外压而导致伤者骨折,时有发生。这常见于骨骼本身较为脆弱的长者身上,但他强调:「是否要因为怕骨折而不做心肺复苏?肯定不是。因为我们知道,不做CPR,伤者的后果是死亡。」
导致骨折的原因,除了骨骼脆弱外,按压时太大力、或位置错误,同样可引致创伤。若按压位置不在胸骨正中,而是按在肋骨上,可使肋骨折断;有些人会按得太低,如在腹部上方,那是胸骨最尾一节「剑突」,同样可能折断;甚至有人会错误按压肝脏。这些部位的骨折,不算是复杂的骨折,只要接受治疗,保持气流量,辅以止痛治疗,事后都可康复,而治疗过程亦不算是很漫长,若是内出血当然有问题,但底线是不做心肺复苏法伤者会死亡的话,毋须考虑,应及早施救。
所以,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法训练,非常重要:其实训练时间不长,肯去学,好快便会学懂。
最后一步: 普及应用AED
懂得心肺复苏法,其实并未完成救人大任。心肺复苏法只是一个「预备」步骤,最终目的,是为伤者及早进行心脏去颤法,令伤者有机会回复心跳。现时市面有一些非常方便易用的自动体外心脏去纤维颤动器(AED),基本上只要「有机到手」,四个步骤便可完成急救程序。香港引入AED多年,现时大型交通运输工具、商场、主题公园等都增设这类器材,可是,大众是否敢于使用,才是问题症结所在。
在所有心肺复苏法的急救训练中,都建议若有两人在场,其中一人该尽快报警, 及将AED尽快拿来( 其实报警的目的亦是希望救护员及早拿来AED)。香港人对于使用AED认识不足、戒心也太大。作为热心市民,此一信息必须紧记:凡遇有人呼吸停顿或急促,没有生命表征,必须及早急救,且是CPR+AED,双管齐下。
胸外按压很重要,但正确地施行胸外按压,亦同样重要:
位置:
按压胸骨正中的下半部,拯救者的肩膊最好在按压位置的正上方,如此力度可直达按压位置。
深度:
按压最少五厘米,达到胸部厚度的三分之一。
姿势:
正因需按压至较深位置,施救者的手肘必须够直,以上半身的体重来辅助,否则很快便会疲累。
速度:
每分钟约按压100-120次之间。传统以拍子机来数,现时亦有一些手机应用程式可辅助数次数,另可记歌,例如Bee Gees的《Staying Alive》节奏刚好属于这个速度,为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可以使用。
心肺复苏六部曲
① 检查伤者反应
② 高声求助
③ 打开气道
④ 检查呼吸
⑤ 心外压约三十次
⑥ 人工呼吸两次
医学一直在演变中。心肺复苏法(Cardio-Pulmonary Resuscitation,CPR)历史悠久,美国心脏学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)认为早在十八世纪已有心肺复苏法;若回看上世纪一些老电影,都有拍摄那年代的急救情节:「通常是有人在牀头,举高病人的手,使其胸部扩张,然后将手放回心口位,压下去,恍如将胸部的空气压出来。」事实上,多年来心肺复苏法有不同版本,从前较讲究如何移动病人的胸部,据医学文献的记载,伤者有的仰卧、有的俯伏,然后靠拯救者拉动其手肘,令胸部扩张吸气,放下便压向背部使患者喷气。「不同的方法原理都一样,是要产生正压、负压,使空气进出胸部。」
传统心肺复苏法分为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压,目的正是顺畅呼吸过程:
胸外按压:保持患者的血液循环,代替心脏泵血,回复由动脉到静脉再回流心脏及身体不同器官的血流;
心肺复苏模型之人工呼吸:血液回流心脏前,需在肺部将氧气换入血液,人工呼吸是为患者的肺部供应空气,维持血液的氧分。
医学文献指,若以正确方法进行心肺复苏法,它产生的心脏输出量可达正常的20-30%,患者的血流能保持,其脑部的含氧量亦可维持。所以,在人工呼吸与心外压之间,后者的重要性更大。「只做人工呼吸的不足之处,是血液始终没有流动。如此,即使替伤者的血液换到氧气,仍然无法将红血球带到脑部。
3 0 : 2 胸外按压黄金比例
或许有些人对「心肺复苏法」的最深印象是人工呼吸。但医学界认为,胸外按压才是最重要的部分,回溯它的演变,胸外按压在心肺复苏法之中,不仅比率增加、时间更长,连排序亦更前。必记金句是:Push Hard、Push Fast。
30:2意味着什么?即相对于整个CPR循环中,心外压的时间愈来愈长。许多科研发现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热身,因为最初几次的心脏输出量其实不高,需要一直按压下去,到结尾几次才达最高输出率。若按几次便停了,再开始时,又要浪费时间去beat up才能增加心脏输出量,所以新建议一直延长心外压的循环。
排序:以往CPR的程序为"ABC",A所指的是畅通气道(ai rway)、B是人工呼吸(breathing)、最后的C是心外压(compression),但新排序改为CAB,胸外按压提升为第一个步骤。
若情况危急,不懂得心肺复苏法的救人,即使只替患者做胸部按压,是否都可能有帮助?专家认为,有尝试急救,一定比什么也不做好。也有研究指,没接受训练的途人施行心肺复苏法,未必达到理想效果。所以,我们觉得,始终接受正式的训练会好好多。
按伤患者的风险
虽然救人心切,但不得其法,同样会有风险。因心外压而导致伤者骨折,时有发生。这常见于骨骼本身较为脆弱的长者身上,但他强调:「是否要因为怕骨折而不做心肺复苏?肯定不是。因为我们知道,不做CPR,伤者的后果是死亡。」
导致骨折的原因,除了骨骼脆弱外,按压时太大力、或位置错误,同样可引致创伤。若按压位置不在胸骨正中,而是按在肋骨上,可使肋骨折断;有些人会按得太低,如在腹部上方,那是胸骨最尾一节「剑突」,同样可能折断;甚至有人会错误按压肝脏。这些部位的骨折,不算是复杂的骨折,只要接受治疗,保持气流量,辅以止痛治疗,事后都可康复,而治疗过程亦不算是很漫长,若是内出血当然有问题,但底线是不做心肺复苏法伤者会死亡的话,毋须考虑,应及早施救。
所以,接受正确的心肺复苏法训练,非常重要:其实训练时间不长,肯去学,好快便会学懂。
最后一步: 普及应用AED
懂得心肺复苏法,其实并未完成救人大任。心肺复苏法只是一个「预备」步骤,最终目的,是为伤者及早进行心脏去颤法,令伤者有机会回复心跳。现时市面有一些非常方便易用的自动体外心脏去纤维颤动器(AED),基本上只要「有机到手」,四个步骤便可完成急救程序。香港引入AED多年,现时大型交通运输工具、商场、主题公园等都增设这类器材,可是,大众是否敢于使用,才是问题症结所在。
在所有心肺复苏法的急救训练中,都建议若有两人在场,其中一人该尽快报警, 及将AED尽快拿来( 其实报警的目的亦是希望救护员及早拿来AED)。香港人对于使用AED认识不足、戒心也太大。作为热心市民,此一信息必须紧记:凡遇有人呼吸停顿或急促,没有生命表征,必须及早急救,且是CPR+AED,双管齐下。
胸外按压很重要,但正确地施行胸外按压,亦同样重要:
位置:
按压胸骨正中的下半部,拯救者的肩膊最好在按压位置的正上方,如此力度可直达按压位置。
深度:
按压最少五厘米,达到胸部厚度的三分之一。
姿势:
正因需按压至较深位置,施救者的手肘必须够直,以上半身的体重来辅助,否则很快便会疲累。
速度:
每分钟约按压100-120次之间。传统以拍子机来数,现时亦有一些手机应用程式可辅助数次数,另可记歌,例如Bee Gees的《Staying Alive》节奏刚好属于这个速度,为美国心脏学会建议可以使用。
心肺复苏六部曲
① 检查伤者反应
② 高声求助
③ 打开气道
④ 检查呼吸
⑤ 心外压约三十次
⑥ 人工呼吸两次
分享到:
上一篇:学习心肺复苏的重要性